首页 | 教育 | 高考 | 中考 | 中专 | 大专 | 技校 | 河北单招 | 3+2大专 | 职教中心 | 对口升学 | 成人高考 | 出国留学 | 常见问题 | 招生政策 | 职业培训| 专题 |
当一位位盼子成龙的家长在一所所牛气冲天的优质初中校外逡巡而不得进时,这些学校的眼睛却盯着华英。
这些只是学费,由于大多数孩子离家较远,中午要在华英预订小饭桌,每年还要为此支付约3000元的费用。此外,还有书本资料费等其他各种费用。
■作为私立小学的华英
“铁娘子”,是华英学校南校部分老师对他们的掌门的称呼。2001年,高秋省创办华英南校前,曾任石家庄市东马路小学校长,这所小学是桥东区的一所优质学校。
这所学校的老师大多来自桥东区的东马路小学、运河桥小学、四中路小学等优质学校,老师们进入华英后,仍然保留着国办教师的身份。
从建校到现在,华英学校便只有五年级和六年级。甫一开始,华英的办学特色就十分明确,便是以数奥和英奥为特色。
由于该校吸纳了部分在数奥、英奥竞赛中有丰富经验的教练员,华英建校没多久,石家庄的各大媒体上就频频刊登该校学子在各地数奥竞赛和英奥竞赛中获得佳绩的消息。凭借着这两大法宝,华英因此赚足了人气。
在华英,“全民数奥”已成气候,“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被编为校本教材,每学期还在学生中进行数奥考试年级大排名。
虽然只是一所小学,华英在生源上却有严格的遴选。由于它在性质上是一所“私立小学”,在生源上不受国家规定的“就近入学”的限制。每年,华英都要从全市的小学4年级学生中考录约200名学生。
对生源的严格挑选又助涨了华英的“小升初”成绩,华英学校的“小升初”考试接连创造佳绩,近几年,石家庄市每年“小升初”考试前10名中,都有数名孩子出自华英学校。
在众人仰视的目光中,石家庄市内一些传统的初中强校也开始对华英的学生青睐有加,有的学校还开出了具体条件:华英年级排名前多少名学生免试入学,前多少名可编入小班。
华英模式迅速成功,桥东区先后建立了南校和北校,两校规模达到24个班,每班学生近60人。尽管人满为患,一些家长还是想尽各种办法把孩子送到华英。华英的学费从最初的每年1000多元涨到3000元,那些在入学考试中成绩不佳者则要交纳5000元左右的学费。
■严管争议
除了学费不菲,华英的教学管理模式也一直饱受社会各界争议。“如果你怕苦,不要来华英,如果你怕累,不要来华英。”这是一度风靡于华英的一句口头禅。
华英课程安排之紧凑,石家庄市内的小学罕有匹敌。石家庄市内小学生一般每周上5天课,一天6节;华英每周上6天课,一天8节。华英学校的暑期放假时间在7月10号左右,也比其他小学晚10余天。
“孩子学得很辛苦。”多位华英学校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
华英学校中午12点放学,下午13点10分到校,为了赶上时间,家长们不得不选择较贵的小餐桌,每月费用260-280元。有的时候,部分老师中午也布置作业,孩子根本没有休息时间。
晚上的作业则更多。一位家长说,孩子回到家吃完饭已到了晚19时半左右,立即开始写作业,也会花约2小时,这还是基础不错的学生,如果基础差一些的,写作业写到22时半或更晚也是平常事。在家里,除了写作业和睡觉,孩子基本上没有玩的时间。
由于场地狭小,两校都没有操场,华英北校只有几个篮球架供学生活动,华英南校则基本没有体育设施。家长们说,孩子们在学校一年上不了几节体育课。
华英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除了数奥、英奥特色课外,华英还设置了一些与初中衔接过度的课程。“上课抓得很紧,对那些淘气、贪玩的孩子,老师是真抓真管,当自己孩子一样。”
在她看来,利用这两年时间把孩子的潜力挖掘出来,早抓紧能让孩子早受益,至少可以上个不错的初中,让孩子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罚抄课文、反复默写古诗和单词,在华英并不鲜见。在一些家长看来,老师们这样真抓真管是为了孩子好。
一些人认为,华英过于严格的管理,对考试和成绩的过分偏重,压抑了孩子的个性,过早地耗尽了孩子的潜力。而一些家长认为,这是老师认真负责的表现,只要孩子搞好学习,老师怎么管都没有关系。
是非功过,转眼成烟。
此次华英被停止招生并划转,坊间流传着许多说法。一种说法是,华英被石家庄市另一家私立小学“抄了后路”,那家小学悄悄地在华英学生中进行了录考,并许诺考上的孩子将免试升入某著名初中。
另一种说法是,由于市内许多知名初中都盯着华英的学生,让桥东区备感优质生源流失的压力,忍痛关掉了华英。
记者并没有从官方得到答案。桥东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华英学校一事由该局新闻发言人臧大健解释,臧称“出差到了外地,不方便接听电话”。连日来,记者多次拨打华英学校南校校长高秋省的手机,亦处于无人接听和关机状态。
比较确信的说法是,“怪胎”华英要转正,明确权属。无论如何,一个“怪胎”存在10年之久后,在它声誉正隆时被停止招生,背后究竟有怎样的角力,引人遐想。
华英学校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华英学校成立并获得桥东区教育局大力支持,起初就包含着区里做强做大初中的设想。这位老师举例说,这些年,从华英获益最大的就是23中。23中已多年在中考中取得佳绩,这与华英对它的人才输出不无关系。
记者在桥东区教育局采访时,正好看到该中学送来的喜报。喜报说,今年中考状元再次被该校学生摘得,全市中考成绩前10名中有4名来自该校。
华英北校对口23中,华英南校对口4中,这两所学校都设有华英班。每年都有部分孩子从华英毕业后,不愿意进入对口的初中,从而引发学校和家长的一些摩擦。
不过,华英学校存在最大的阻力不是这些,而是市内的一些小学。
“华英学校‘掐尖’招生的做法早已惹得众怒。你想,我们辛辛苦苦培养了4年的孩子,从5年级开始,很多成绩优秀的都被华英招走了,影响了我们编班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最后成绩全成了华英的。”桥东区某小学校长告诉记者。
这位校长说,虽然华英是所私立学校,面对全市招生,但对桥东区的小学影响尤大,桥东区常住人口每年的自然出生率为1500人左右,而华英两校计划内共招400人,大有将优秀生源一网打尽的势头。
华英的风光背后,其实是许多小学的辛酸苦痛。
■新闻延伸
“严师出高徒”是教育界懒汉思维
——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
记者:私立学校教师大多数出自公办学校,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周洪宇:这一情况前些年比较普遍,现在在一些地方也存在。很多都是假民办学校,还挂靠在名校。不独小学有,中学也有。它依靠名校的声望和师资,来吸引好生源,建立了声誉。也满足了部分家长择校的愿望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从2002年起,教育部开始调研这一现象,陆续出台措施规范整顿。2008年,加强了整顿,要求这些学校明确归属,不能让少数公立学校以这种手法高收费。目前,各项措施都已到位明晰,包括这类学校老师的身份问题等。
记者:这类学校存在哪些问题?
周洪宇:这类学校最受诟病的,就是它使用了名牌公立学校的优质资源,却实行高收费。它挤压了“纯”民办学校。一些基层政府和部门对此存在认识偏差,认为民办教育是权宜过度,与其让民办学校赚钱,不如自己办民校赚钱。
记者:您是否赞同在小学加大教学量并实行严格的管理?
周洪宇:我认为,小学教育应该自主、宽松、活泼,应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如果加大教学量,过分严格管理,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从儿童的角度来说,并不是教学的量越大越好,并不是管得越严越好。一些家长希望老师和学校这样管,其实是一种错觉,其实是一种简单的懒汉式的管理,这是一种盲从和偷懒的做法。家长和老师应该多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宽严有度的办法。
记者:很多家长害怕因此吃亏,输在起跑线上?
周洪宇:从根本上说,这是就业竞争压力逆向传递的表现。担心上不了好的幼儿园就上不了好小学,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另外,也和我们望子成龙的文化传统有关,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忽视了科学培养,认为管得严的学校就一定是好学校。
记者:在学生中普遍实行“奥化”会有什么结果?
周洪宇:数奥、英奥只适合极少数儿童,并不适合在全体学生中普遍推行。抱着上好学校这种功利心态去学数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别让数奥成为大部分小学生的梦魇。
记者:大多数家长还是愿选择管理严格的学校,认为管得不严不好,怎么看这种心理?
周洪宇:管得严看怎么管,并不是实行军事化管理和加大教学量,通过这种简单的办法来提高考试成绩,而是关注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现在人们观念正在变化,但改变这种社会偏见和传统心理还需要加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