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高考 | 中考 | 中专 | 大专 | 技校 | 河北单招 | 3+2大专 | 职教中心 | 对口升学 | 成人高考 | 出国留学 | 常见问题 | 招生政策 | 职业培训| 专题 |
“到2012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杨士秋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表述引起广泛热议,“国考不再招收应届毕业生”的消息一时铺天盖地般见诸报端。
燕赵都市网记者郭鹏
尽管有专家指出这一消息解读有误,但对于志在国考的大学生来说这却无异于一盆冷水,面对就业压力,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把目标转移到考研上。然而,专家表示,考研绝非躲避就业压力的“避风港”,大学生考研必须要理性。
大三学生着手考研
“我一个老乡在农大学电子专业,报西安电子科技大竟然考了430多分,太给力了,我虽然学的是中文,不过他还是给了我不小的信心。”刚刚进入大三下学期,小李就对眼下的研究生考试显得十分关心。
就读于河北师大的小李表示,刚上大学之初,家人就给他定下早作准备报考公务员的目标。平时,除了像其他同学一样学习正规课程外,他还经常上网、读报关注时下的热点话题,特别是进入大三后,他不仅关注了2011年公务员报考条件,也从网上下载了考题进行练习。“应届生不让考试的话,我觉得这两年的努力全都白费了。”小李告诉记者,自从看到“公务员不招应届生”的消息后他一下子失去了奋斗的目标,而在这个月,他们宿舍的话题基本上都与此有关,有的同学表示赶紧利用这一年时间多考几个证书,以备将来找工作所需,有的和他一样,被迫把目标锁定在研究生上。
燕赵都市网记者田明 实习生 康华杰摄
3月19日,星期六,记者在省会多所高校对大三学生进行走访后发现,迫于就业压力原因,很多大三学生已经开始对毕业后的事情进行打算,其中,表示有意考研的接近四分之一,而像小李这样原本计划报考公务员的人中,接近半数的都表示可能选择读研。
“国考”转“考研”存在误区
□误区一:国考并非全都不招应届生
人保部有关负责人的话是否意味着公务员考试对大学生彻底关上了大门呢?“中央和省级公务员不再招录应届生,并不意味着中央和省级机关从此就对所有应届毕业生关上大门。”有着多年公务员考试培训经验的公务员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李永新老师认为,首先,这项政策的原文表述是:到2012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而其实,“特殊职位”还为一定数量的特殊专业优秀应届毕业生留有空间。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央和省级机关的招录比例约占整个国家公务员招考总数的10%到15%,绝大多数岗位还是面向应届毕业生的。
事实上,目前正在报名的河北省2011年公务员录用省市县乡四级联考职位中,少部分省直部门职位并不要求工作经验,大部分地市职位也不要求工作经验。
□误区二:读研不是基层工作经验
记者采访时,很多大学生都对读研抱有一举多得的想法,河北经贸大学的小王坦言:“不让考公务员那就考研吧,两年以后,既可以拿研究生学历找工作,也可以用本科学历报考公务员,把研究生这两三年的时间作为基层工作经验。”
其实,按照国家往年公务员报考有关规定,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是指具有在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曾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过,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人员,在地(市)直属机关工作过,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读研不算是基层工作经验。
□误区三:考研不是“避风港”
根据“腾讯-麦可思2011届大学毕业生流向月度跟踪调查”显示,从2010年9月26日到12月24日,6.5%的被调查的2011届本科毕业生计划在国内读研,至于读研原因,36%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前景好”,19%选择了“职业发展需求”,可见,过半数的学生都是为了工作原因才选择读研,而真正是为了“想做学术研究”的人仅仅占到9%,此外,竟然还有3%的学生选择考研仅仅是为了“随大流”。
可见,并不是所有的读研者都是从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而读研的,对此,职场专家认为,选择读研无可厚非,但缺少职业规划而盲目选择读研是对自己的未来不负责任,迟早要为自己或盲目、或逃避的选择付出代价。
研究生:读研≠好工作
事实上,记者在对几位硕士毕业生的走访中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读研并不意味着就有好工作。
2005年,小陈大学毕业后进入保定一所职业院校做行政。因为觉得无聊,一年后,一心想要换份工作的他选择了辞职考研。2007年成绩公布后,他顺利考入省外一所大学读研究生。
去年刚过年,小陈就开始为工作忙碌起来,考公务员、联系学校、参加人才招聘会……然而,到了6月份毕业,他也没有找到一份特别满意的工作。直到2011年元旦前后,他才在导师帮助下进入学校所在省份一家省直事业单位工作。然而,谈论起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时小陈却很不满意,他有些失望地表示,尽管这份工作让外人羡慕,但他却很不快乐,“跟自己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我的性格要是在这里一直呆下去的话肯定就废了。”年后,他曾经联系过当年工作的学校,但那里已经是人满为患。
专家:就业、考研须理性
对于大学生考研,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谭浩强教授曾建议,考生们在决定是否报考研究生前先从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算清三笔账,理性分析各种机会与本钱,再看看考研是否适合自己。
而河北师大研究生教育学院的董老师认为,之所以出现目前的“考研热”、“公务员热”,根源就在于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实际上,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问题的本质最终都还是要回归到工作上来,所以,他对学生的个人建议就是能就业的话一定要就业,除非找不到特别满意的工作再做其他打算。
董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在选择是否考研时,首先应该明白研究生培养的目的在于,让一名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内继续深造,提高、扩展专业技能和知识层次,不可否认,深造的结果就包含着更高的就业平台。然后,根据对个人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结合当前的考研形势、考研收益、考研成本与风险、考研政策、就业形势、就业收益、就业成本与风险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
如果只是为了规避就业压力、向亲朋好友展示自己的“实力”或者盲目随大流,不仅失去了研究生培养的意义,甚至还可能让学生们面临着更大的失望。